看着娘家人越过越好,宝桃终于定了决心,决定听取堂妹宝月的建议,跟着相公带着孩们搬到了稻村,打算从起。
宝日那边跟大有样学样,每天也能卖两个猪。大闺女和大儿家那么多的猪骨,全都被成了料,再加上家里沤的料,足够所有田地和山上用了。
王有金在经过早期的落差之后,已经完完全全接受了自家二弟比自己家日过得好的事实了。再加上这些年,跟着二弟一家确实赚了不少钱,两兄弟间要比早几年亲好多。
有了上回的教训,这回了冬,王有银早早就为秧了“厚棉衣”。用厚厚的草席把秧盖得严严实实的,这才让秧安全地过了好几个冬天,最后结了甜甜的。
宝桃两都是吃过苦的,两都是活的一把好手,虽然当初从婆家回到稻村没有多少积蓄,但氏把养猪的手艺传给了宝桃,这两又开了荒地,粮自给自足,有空闲就在娘家打零工,没几年就攒了不少钱,日过得富裕,可比在婆家受气多了。
不太抗冻,王有银家早年的秧没有及时披稻草,冬后就全都冻死了。
王有银现在已经不怎么田地里的农活了。反正现在是不差钱了,王有银打算听闺女的话,好好享受享受。一到农忙时就雇人地。
托了这些料的福,王有银家无论是地里的庄稼还是山上的和枣树,都得尤为壮实。王有金看了都服气了,骄傲如他,也不得不承认,自家二弟现在比自己还会地。
要想甜,料必须得得足。好在现在王有银家最不缺的就是料,宝月家一天至少卖三个猪,到了冬天,一天五个猪都不够卖,要是到了赶集的日,恨不得把全县的猪全包了。
因为要往吉昌县和船营县送货,宝江带着三个亲弟弟组了个车队,叫上王家亲戚中的半大小,每隔几天就要去趟县里,再顺便帮附近镇上的几个商铺从县里运货,这车队一不跑空,两赚钱。
王有银在农闲时雇了一帮人把山坡收拾利索后,把从闺女家来的枣树秧、杆在了山上,又在山坡周围的平地上了十几行的向日葵,把山坡围得严严实实的。
不过王有银也懒得解释了,别人怎么看自己就怎么看吧。别人的光不重要,重要的是小钱钱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王有银大分的时间和力都放在山上,秧被他伺候得尤其细。
--
王有金的小闺女宝柳嫁到了家跟前,现在小俩也跟着王有银一起赚钱。宝桃这些年嫁的远,在婆家受气了也没诉说,偶尔赶集时能到宝月家溜达一圈,跟堂妹诉诉苦,但治标不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