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朋友,但生活渐渐剥离开之后才会发现,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。
没什么曲折离奇,有的只是悄然无声的渐行渐远渐无书。
陆庸隐约察觉到告别的时刻即将到来。
陆庸无比理智地知他没资格去问沈问秋,那是沈问秋的人生,他只是个朋友,告诉他是沈问秋善良,不告诉他也理由充分。可他无论怎么安自己,还是揪心的难受,憋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。
陆庸对考并不发愁,他们尖班课教得快,二上就把容教完了,三只是翻来覆去地复习、刷题,陆庸还要忙家里公司的事,他只分心一些去考试,因为学得且扎实,成绩很稳定,没有落。
还有一学期,他确实没听沈问秋说过打算去哪读大学,反而是他,早早就决定好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,八百年前跟沈问秋说过了。
他们会在中成为好朋友已经是一件奇遇,他跟沈问秋的成生活环境天差地别,原本应当一辈都不会相遇,却萍相逢,倾盖如故。
即使沈问秋没说过,陆庸大抵也清楚沈问秋不会跟他读一个大学。他们的兴趣好、未来发展规划都截然不同,他想,沈问秋一定要继承家业,会选商科或者理吧?他自然也希望沈问秋能读最合适的学校。
不在一个学校也没关系,他可以一放假就去找沈问秋,他不怕麻烦,不怕累。
但国就不一样了。
他没办法轻易地跑到国外去见沈问秋,那打昂贵的越洋电话?还可以用电脑行视频通讯……能到吗?平时上课开个难开的网页都会卡半天,量费也奇贵无比。彼时他们读中的年代,通讯远没有如今发达,是有网络,可网速很慢。
这些陆庸都不介意,他可以省钱去得到一个跟沈问秋说说话的机会。
可是到时候他们俩倒时差,互相的时间还得协调,他都可以,他愿意去合沈问秋,但是沈问秋在国外会到更多的好朋友吧,认识了那些有趣的人以后,还会愿意那么麻烦地每过一段时间跟他见一次面吗?
他总是去问沈问秋,会惹得沈问秋厌烦他吧?这个频率和尺度该如何把握呢?但他想到原本每天都能见到的沈问秋以后要一星期,甚至一个月才能见一面,很可能渐渐把自己给忘了,就心到不咽。
沈问秋三改成了通校,一星期有一半时间补上晚自习,回家由一对一私人家教补课复习,营养也好补充,天天揣着一堆果零来学校。
陆庸愁了一星期,面对光灿烂、一无所知的沈问秋实在是问不,他自己倒是憔悴了一圈。
沈问秋还以为他是心的事太多,累成这样,见天儿给他好吃的,关心他:“大庸,你是不是压力太大啦?我觉得叔叔不是工作得很好吗?得不错的,再不行,我问问我爸爸……”
陆庸看着沈问秋毫不保留的善良的模样,绞尽脑也想不通为什么沈问秋不把留学的事告诉他一句。难是因为觉得他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人,即使告诉他,他也给不什么好的建议吗?他确实在此方面毫无帮助,但他只是想知。
沈问秋为什么不告诉他?为什么?